菩薩特重於人間現生

這個世界的層次有三界,佛教特重欲界,圓滿清淨的佛國,唯有欲界——欲界中又惟有這個人間或類似這個人間的世界——才得建立起來,上二界絕無此可能。欲界的活動範圍最廣,所以大乘行者都發願於欲界——特別是在這個人間行道。《大般若經》:「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常為利益諸有情故,雖能現起靜慮,無色諸甚深定,而巧方便起欲界心,教諸有情十善業道,亦隨願力現生欲界有佛國土。」...

生命可貴作業必慎

人類對一切事物儘管好惡不同,但對生命總是最愛好的。生命雖然有生滅的,但卻有三世相續性:向前看,它承受著無限複雜的業因影響;往後看,它開展出無限複雜的果報事實;從現在看,它正從無限複雜的意志中創造一切。宇宙乃是縱橫無垠的生命軌網,這軌網中馳騁著無限的生命活力,就中人類的生命活力比一切動物都格外強大。人類善於運用生命活力則相安,否則,就相衝起來。因此,人類不應只關心自己的生命,更應重視由運用生命力所得的結果而詳加審決。...

以空闊的心境正視現實

佛法最重視現實,面對現實,而不可須臾離的現實,不以空闊的心境正視它,對佛法便不得其門而入。 簡括說,現實即是現前實有的一切,從最低的有情到最高的佛陀,都是離不開這些的。佛陀雖也受用現實的一分,但受用的觀念卻與一般人絕對不同。緣此現實,悟此現實,轉此現實,佛法宗要全在於此。...

論不謗大乘

大乘是佛法的心髓,學佛以大乘為旨歸,才能創發大心而勇進不退。從教廣、理深、行難、果圓的方面看,大乘法確是最殊勝的。理解大乘一宗一派的教理不難,把握大乘而如實修行就難了。精研自宗大乘,同樣的對他宗大乘體解入微,融會攝取,不興毁謗就更難了。今將謗大乘者分三類說明: 一 魔謗大乘...

佛教的多佛觀

從究竟圓滿的佛陀果德看,必須經無數劫的修行才證得,這是非常困難的。從有情的本具佛性說,都有成佛的可能性,這並非太難的事。已證無上菩提的佛陀,不過把這佛性擴充發達到最普遍、最高尚的境域。已發菩提願的大心有情,正把握著這佛性而向「真菩提路」前進;未發菩提願的迷昧有情,遇到先知先覺者的啟導,內薰的佛性也能警其轉迷趣真。佛性是越時空而徧在的,誰能肯定著它,把握著它而修行,誰就有成佛的希望。因此,佛教就成為多佛觀了。「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佛佛道同」的教說,是佛教多佛觀的真實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