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欲界人間之評價

「欲界」,在貪著欲樂者看,總對它特別留戀;在厭離欲樂者看,就對它極其呵斥。從生理的「感性」上看欲樂價值,熾烈而適度的欲樂,對身體,對事業,對興趣,都有其奮進作用。世間法提倡而鼓勵欲樂的原因在此。就苦樂相對上說,佛法也承認五欲中有少分之樂。從心理的「解(脫)性」上看欲樂影響,狂熱而昏衝的欲樂,對品節,對風俗,對真理,就成為最大障礙。宗教家遏抑而吐棄欲樂的原因在此。對善惡相剋上說,佛法也主張以不淨(觀)對治貪欲。由於彼此對欲界的欲樂的看法不同,所以對欲界人間的評價當然不同,戀世與厭世就是從這上面而發生的。戀世者則著欲,著欲者必腐化而墮落,...

直心是道場

學佛法,就是學「直心」,必須先把心學直了,執持而體踐佛法的功夫才做得上。以識辨諸法,以智證諸法,是這個心的兩大特能。我們都有這個心,但我們卻不能以識辨諸法,以智證諸法,其病根就是不能直。...

從律制看佛教民主作風

「律」,含有必然而普遍的軌則意,從佛到弟子們都必須踐遵這必然而普遍的軌則,不可任意違越。在各種時地的特殊情況下,雖然「小小戒」可酌量持捨,但對重戒寧可殺身也絕不許犯。從律的必然而普遍的踐遵上看,佛教最重視客觀準繩的建立、依據,而不是專以人(甚至佛)的行為作標榜、作龜鑒的。由此就造成尊重法律,而毋須怕人的觀念來。重法律,不怕人,佛教的民主從這裡講起。...

心底的光 念頭的路

學佛的人最寶貴的東西是心底的光,最不可缺少的東西也是心底的光。學佛必須心底有了光,在這光中穩坐、穩站而穩行著,魔擾與情誑直被它照察得發愁而恐怖,而逃匿,而絕跡,才能硬正正地做個昂頭挺足的人。...

我們要永遠活在憂患感中

這個世界的特徵──憂患,我們一生下來就被它纏住了。這個世界少數人的特徵──知道憂患,在憂患中精思細慮而創發一切、完成一切,這樣看,憂患就成為構成這個世界的人類的一切文化的動力了。如果這種文化的本身所含藏的憂患意念特強特深,那末這種文化的持續性、透徧性就愈久愈遠。憂患事這個世界的顛撲不破的事實,因而洞燭憂患的人所創造出來的文化就極其真實而圓徧,所以能流行得愈久愈遠。憂患是一串串的截不斷的逼人的煩惱問題,文化──尤其佛教文化全是為著截斷這些問題而創發的。知道憂患是文化之母,才知道它的價值是如何的大。旣如此,我們應該怎樣感激而體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