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讀潘教授「心經與生活智慧」後有感而寫

本年十一月中旬初,我在香港行腳,承潘宗光教授贈其近著「心經與生活智慧」,注意地細細閱讀,感覺到「生活智慧」四字,給現代高級智識分子啟示與提撥的理路著實夠力。讀後,也沛然地奮興得決定寫一篇佛教徒歡迎二千禧年最重要的一個字 ── 活!

這個世界的活力與生機之源,依佛法說,完全操控在人類心手中。人類的心與手,可創造、也可毀滅這個世界。因此,佛法本質雖不強調唯心,但由於心為三業的前導者,具有推展染淨(善惡)的強大力勢;所以,諸佛通戒中的「自淨其意」,特別顯示出「淨意」的重要性。淨智,乃是淨意的惟一導因;淨智,成為淨意的內在光力,細意(識)中深潛而蠢動的叢雜惑業,受到淨智光力的洞照、嚴治,生活中的活力就不再泛浮蕩搖,真人生就這樣邁入簇新的前途的。佛法所說的學,總括一句:練磨、發達而完成最極的新人生(觀行)。新人生的完成,完全奠基於現實的「人間」。人,尤其是六根健全的人,其活力用在而增發在淨智中,則必然地活得永恆上進;從上進中無始無終地握緊著智活的四個原則:

一、看得穿、透得過、回得來。人,具有明顯的時空觀,時間上看得極遠,空間上察得極廣;智觀中洞照得不著有始無始,深通得透脫斷常一異,淨智中淨能積儲、啟示的足實,生活與生命,則能改變、徹變得迥異往常。決定性不退墮的新生命 ── 慧命,就這麼有自己的分的。人類永而真的活力,不是神賜的,也非佛給的,全憑從健化與淨化中,徹底革創六根而沛發的。修學由自依與法依,進而自覺、自脫的契入,顯示出不共世間的一切特質。一般人所說的生活 ── 「自性執」蓋覆著理性之知,為自我封閉得內不知己,外不知人(及境),盡從人我境相中,處處劃界域、築城池,而共相爭取與渴求的,都不外乎物資與欲情。佛經中說:「人與動物三事共:飲食、男女、戰鬥」;從此三共中所釀發、構成的禍患相觀互比:人類的權勢(燄)與霸王(欲)擴張到漫無制限,吞併無饜,其為害於人間世的,較諸一般動物三事的相佔(奪)、相掠(愛)、相吞(殺),其劇烈、酷慘、駭怖的場面,真不知嚴重到幾多倍哩!像這樣的競生謀活,人欲比獸欲的橫發、縱肆,更可怕可慮了!這就是佛陀說眾生流轉生死海的苦因啊!佛陀所唱演的智慧之活,全為著對治、堵絕這樣的貪痴之活。因此,智慧生活的特徵:對現實中的一切,了知其都由因緣幻現,面對現實的一切,一一都會歸到因緣上而看而為。這樣持續地深觀遍察,視角與識度都集中因緣,從因緣中打開了心扉曠觀一切,就有最寬闊的眼界心量,突破一切「細故」和「小器」了。佛法中的淨智之能(量),摧破了內在「獨我」的頑執,溝通了外在群體的融洽,舉目所見與舉心所知的,則無一人是自己的敵體,也無一法是自己的瓶頸,就這樣看穿了無盡的「人」與「法」,無量之量的胸襟與氣宇,從此就流活、流洽得永沒底止、邊限。學佛者的大動活、大進趣、大作用,也就增續得不計時空,於無始無邊的時空中展身手、獻身心,展獻得不肯休停、不敢待等;這兩個不 ── 不得盡絕凡外情(窟)見(網),猛然頓決得翻身豁眼,撇手(不黏)換心(能了 ── 放下身心),看的、觸的、說的與做的,就一概直直快快地邁得不走回頭路了。

此種不回頭的真決心,決得不染虛誑之緣,不背如實之見 ── 正見,正見透過了(真)如實(際),抵達了一切(惑業)皆休,一切(善淨)皆得(相應)的境地,真人生的理想從此便可說實現了。但是,從無上究極圓滿的佛道看這樣的人生,所欠缺的還很多,所以,大乘經說這等人抵達的境地,乃是佛陀防止他們半途退卻,不得已暫且示現的方便「化城」,讓他們安樂地休息一下,再打起精神進向「寶所」。所以,一定要透出這樣的化城,菩薩的深觀(不住真空)與弘誓(不捨幻行),才會配應得均衡、整平,鎮鎮沉沉壯壯闊闊地直赴前程,直作(眾生)後衛,直踐中道;從中道中導前顧後,心頭意底所現所觸的是佛陀,明觸中的佛法啟提得不邪不倒、必持必印,則能雄(不屈)能厚(不刻),必也如是,為人才為得不負諸佛,學佛才學得不忘眾生;活在眾生中不增自我惑業,智警得能滅眾生惑業。自心淨化、正化得不讓賢聖,踏實得傾向賢聖氣志、品概;從賢聖氣志、品概中,更進而高瞻深觀佛陀。凡俗的身心中,不離賢聖的氣志與品概;直學佛陀因地的智悲與福德,人性(與無我)佛性相互融通,佛性提撕著人性上進、上求;上求得興昂意奮,喜樂溢洋,遠離了一般的惱害懼縮,將人看得與佛一般平等,平等觀平實得一心一味,遣除了獨一與別異的對立、隔閡,諸佛無限的淨滿意境與意象,我們意念中揣摩、體效的,體效得入神透腦,佛境佛象則漸漸化為我們的意境與印象。久而久之,此種印象則熏習成為我們三業上的風格;此種風格流露得愈久愈真,我們的三業則類似諸佛的化身了。學佛,代佛行道的吾儕凡夫(概括僧俗),以此自期、自策而直下承當,我們才談得上生生世世見佛,心心念念為人;從為人中永遠見佛,從見佛中決定為人;為人為得足,見佛才見得徹,這是發大乘心者,務必認定、把著的惟一宗趣!菩薩於生死中苦行(堅卓礪淬不敗退)學佛,大(難)行中(行得極鎮極耐),鎮耐得不動聲色,不暴氣意,對死不愁為眾愁,受生不畏解世畏,才畢畢真真地肯回到這個(五濁)世界來;把這個世界看作佛法策源地,佛法才會播揚到十方世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