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莊嚴寺舉辦夏令營,特請傳道法師演說,他準備得充分落實,敷陳得條理著力,我聽得非常喜奮、崇敬。血熱情真的他,健談而有深思遠見,為法為人的濃烈感溢於言表,令我引為『法門知己』。今年春季此間同道往加州舉行『佛法度假』,我曾和繼如法師談了一番『福報狂、智慧荒』的話,沒想到他竟告訴了傳法師;交談中,他(傳法師)又提及了,頓時「福狂慧荒」的憂患感,直從心底衝上了腦海,潮澎不已!

共世間(有情)的欲求 ── 「福」,不共世間(聖者)的淨行 ── (般若)慧。修學佛法,一開始,即釐清了這兩者的界別,漏與無漏才持捨(不著能施)得了當。『飲食、男女、戰爭』成為一般人類和動物共同的現象 ── 對象。生理、物理、心理相當單純的動物,情過腹飽,暫時就馴貼下來(大多數像忘卻了,如淫欲)。三理非常複雜的凡俗人類,『受』與『想』二種心所的活動,極其頻數而廣泛,廣泛得莫可統估。凡俗者由『觸』(境)而起的受,大都傾注於樂受,儘管觸到的盡是苦況,甚至被逼迫得叫苦連天,時過境遷,依然著意、著力追求快樂。人類的特性之一 ── 畏苦求樂,世間的教育、政治、經濟等等,可說都是為著離苦得樂。釋迦佛出世說法的本懷,也不外乎『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離『純大苦聚』,獲『無上安樂』。世間解除苦惱的前提 ── 福利,『厭惡貧窮』的菩薩行願,也特別看重、呼籲、帶領布施。五乘共的端正法:施與戒。施能眷顧窘乏,戒能操立品德;將福德之種播佈福田,成熟了,果的收穫量就可觀了。收獲到的果究竟該怎麼處置,這就得依正智作『準量』了!

憑正智而觀察、處置福果,深知而飭警自己:有漏福果,佔享則必墮,敬施則能(饒)益(有情)。如此的觀行而成為慣性、決心,智力勘破福報的惑亂、縱倒,平淡、平實中才體見到佛法本質 ── 無(人物)欲無(權威)求。徹頭徹尾的活在這二無中,忘卻了福報,記得著慧觀,修學的保險和保證,就這麼明明決決的自信、自立、自覺。有了二無三自的資糧,才捨得絕福報,攝得足慧觀。二無啊!三自啊!我們如果再從念頭、緣頭、(大)關頭上忘失,就不得了啦!

共人乘的五戒十善,學得深化、淨化和廣化,即可直從人乘直學菩薩。菩薩的超特表徵:捨己為人,瞻佛觀法(性本空、本如),從本空、本如中化融了一切欲求 ── 自我營圖,則能直截地向諸佛看齊,與眾生交道。善巧施設與正直秉持得恰好的菩薩,處俗不染,行真(空)不了,就沒什麼出世入世的嚴明界劃了。於娑婆成道的釋迦如來,由於娑婆眾生的愛染既重且深,為了斷絕深重的愛染之根,建立了出家的僧團。因此,法華經出現了『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的記載。將菩薩道與聲聞道融為一體,般若與法華可說是一致的。照這樣看,娑婆世界隨釋迦佛出家的,應該『少欲知足』與『廣興眾(萬善)行』兼重並修了。從廣興眾行中厚植福德,悉皆迴施,貪圖調控得淨淨落落,少欲知足從淨落中攝護得更精嚴、更分明,像釋迦佛那樣的極平淡、極平實、極平寂;我們出家的,深深地肯認平寂乃是三寶之根,我們始能成為三寶之種。真保險與真保證印持著,我們始能掙脫『福狂慧荒』之虞咧!

淨福真慧的總根源 ── 釋迦世尊,他老人家從因位到果位,所有的福都施給了一切眾生,真是從未貪享一念。這,由於他攝取了一切諸佛的德慧,渾身渾心都受用得充滿飽和,所以德慧本身就成了福 ── 嚴淨豐圓無欠缺。由是就知道,菩薩因地的福慧雙修,其實是以慧導福、植福、施福,以福為方便,解除一般『貧窮多怨苦』所引致的爭殺禍害。慧不著福而捨福,福能依慧方成福(不為福覆),這樣看,顯然是慧重於福了。出家學菩薩行,知道了慧重於福,肯決著:菩薩因地與佛陀果地,沒一念貪享福報,念念總是從般若慧中惜福、作福、回福,福與慧應,做到了最淨淳、最圓滿的福慧雙修。無盡財施與無上法施,就這樣充充實實地解除了許多眾生的身苦心苦。以悲敬心普回福果,喜笑臉迎慰需施者,襯藏於悲敬與喜笑中的 ── 一心慧警!菩薩成佛的明正與圓滿,完全得力於這樣的一心慧警。發願為大乘出家者,最應看重的 ── 奉獻身心,慧警無我與悲喜為人的性習,一切時處都覺持不忘,赴感不畏,大乘者的氣象與胸懷,才燦鮮敞豁得坦泰綽裕,吸得住、睜得透人的心眼。

佛法能深入人心,久啟人性,端賴這樣的吸和透。形成這麼種吸與透的主因:痛治自我麻木貪享,劇憐眾生水火號泣,寢饋語默中都直絕自我,直為眾生;看待眾生同看待諸佛般恭敬;將諸佛的慧體現、照絕得不離念頭,對(享)眾生福的意圖、心思,則猛迅得即起即斷。一般共世間的『宗教情緒』,厭絕得甚於糞穢膿腐,淡樸而真誠的克己為人,就怎也不敢忘卻或減扣了。接得上菩薩步趨,通得見佛陀意域的出家眾,其面目,大抵是這麼一新而永新的。我們最急需的:菩薩的新眼瞻與佛陀的大胸涵;瞻得不捨菩薩本願,涵得直擴佛陀本懷,能這樣的不捨而直擴,福盡迴眾生,慧悉依諸佛;以佛陀無上之慧,植菩薩無著之福,我們才有最新的(心)眼瞻察勝義,從勝義(觀)中領略、涉觸、開廓,投入佛陀的大胸涵中去,生生世世導眾生見諸佛,在在處處學諸佛為眾生;永遠活在諸佛與眾生之間,勘擴自家本願,探溯釋尊本懷。

福慧的集大成者 ── 釋迦世尊,他那樣的澹樸謙虛:『我不攝受眾,亦無所教……』,簡直令人歎莫能窮!他的福真太大了!直到現在還讓我們能豐衣足食,棲心學道。佛法學與行的特義:學 ── 不共世間知見,念念防堵蘊、處、界的逗動、執取;行 ── 不隔出世慧思,心心察覺無常、無我、寂滅。若學若行,盡從不共不隔著力、致力;力致得智火焚(真)我 ── 不現形,福澤霑(一切)人 ── 常瞻佛,軟劣的染著與昧狂的炫弄,痛痛快快地給他個一刀兩斷,不共不絕的『如實』學、『假名』行,才進得去、出得來。

現代中國佛教最流行的(由來已久) ── 一般的『念』與『參』,急求往生及開悟。求往生的則一切放下,關起門來念佛;求開悟的(觸到些光影)便一味倡揚、鼓著舌根『弘宗』,對若學若行的不共不隔的整體佛法,幾幾乎遺忘殆盡了。所幸的還有極少數有心人,盡著力奔波疾呼,從斥「狂」驚「荒」中學習,推行此不共不絕的整體佛法;少數的有心人啊!我們要更進一步的「儘快學」!

末了,我總覺得:佛法無他(請勿誤解『佛法無多子』),只是瞭解自己,體諒他(一切)人,把自己看作(眾)緣(所)成,對他人認定(盡)是恩(惠);恩未報而緣卻紛至沓來,愧負、愧激得直衝心頭,直掀意底!衝掀得了無寧日,剿絕逞縱、渲演,我們才不敢、也不甘於軟劣的染著與昧狂的炫弄中,作一群罪中之罪人!

佛曆二五四二年七月十三日於新州同淨蘭若驚喜室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