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稱日種尊,學佛應觀日,
光能極燦豐,慈心暖勝彼。

修學佛法最主要的是:人與人要能互通聲氣。互通聲氣的要訣:以真誠心覺己立己,以懇切心看人待人,能這樣便是發揮「慈濟」精神。

釋迦牟尼佛共有五種姓氏,其中一種稱為「日種」。這是由於釋迦佛所證悟的真理遍通世出世間的一切,就像太陽的光明,照遍於整個世界一樣。人類睜開眼睛能看見一切,全是由於太陽的光明。但是,人類僅可藉著太陽光看到物質有限的深度,卻不能瞭解自己身心的變幻,對複雜詭異的人事更覺茫然。因此,人類就時常受到身心和環境的困惱。釋迦佛因地最關注一切眾生的痛苦,為著解救眾生的痛苦,經過久修而實證無上正覺,從最圓淨的智慧光明中,看清了世出世間的一切實相。如此的圓淨智光,用任何美妙的語文都難以形容得恰好,只好勉強用「太陽」作比喻來表徵。這樣的智光,不但使我們能看清一切,也能使我們從迷困中獲得解脫。釋迦佛的智慧——「一切種智」,無論多麼高深微妙的世出世間實相或勝義,他都能究竟了知得無遺無蔽,因此被稱讚為「智慧之日」。太陽的光明只能令人看見一般事物,佛的慧日能洞照一切事理,讓眾生從理明事正中確切地了解身心與環境的一切。如果我們依照佛陀的智慧教導努力修學,則一定能夠解除身心和環境所造成的苦惱,在世界上活得安樂如法。由於佛的智光照破人類愚昧,就被稱為「日種尊」。

有人說,學佛法的人,每天清晨應觀察太陽。因為世間最大的光能——太陽,它的光明與光能,非常燦爛、豐富,但與佛陀的清淨智光比較起來,太陽就稱不上大光明了,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常觀察佛的智光,作為了解事理和身心的導準者。凡是真能常以智光自照的人,一定能以光明正大的志性做人,不肯與任何人作曖昧苟且之事,而且讓那些和自己往來的人,也都能知道從光正中做人。如果每個佛化家庭中的成員,都能以智光察照三業,家庭的氣氛就會和諧、安定而快樂起來。

從物理學上說,「能」是動力,也是「熱量」。從人的身體到一切交通工具,沒有熱量和能源供應、補給,就失去活動力了。世間的能源會造熱造光,人類憑藉光熱之力,繁華、美化而活躍於這個世界之上。人類知識力能愈發達,世界就越發活躍而生動,這是最現實的證例。人類善於利用能源造光造熱,因而有人藉此光熱作出極光明的事業,顯出極高潔的品德;但也有許多人以此光熱造作極邪惡的事,摧毀掉自家品德,招致顛倒不堪的苦惱,這些人就太愚蠢了。

佛經上說:「人類有三種本能與畜生相同:1、飲食,2、男女,3、鬥爭。」因此放逸得失去愧性的人,就和畜生一樣,甚至還不如呢!但是,人類與畜生到底不同: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規範,以理性調節本能(其實乃是染業熏習所成),本能受到理性的約束、理智的啟導,就會做出許多有價值的事而利益於社會。不過要想把人類的本能訓練、調節得適當,並非太容易的事,這一定要從佛法的智慧中學習、薰陶,進而觀照男女等本能是由於多生多劫惑業的累積所造成,並非有實體的自性本能,理解了這,則能以戒力制約而防範非分。身心在戒與慧的體持中,一般所說的本能衝動,就會逐漸緩和而知所覺警,覺警得戒與慧不離念頭,就轉化為「淨能」,人類中能學聖賢、能作佛祖的,就肇因於淨能的日日增上、充實。依人乘法說,人類可以依佛法建立良好家庭而生兒育女,從佛化家庭中過著情理相兼的生活,不讓惡情慾放縱泛濫得戕賊而毀滅身家。佛法學得有受用、起作用的人,憑靠的就是淨能的操存、提昇而發達;淨能發達了的人,就有堅韌的精神和充沛的氣勢練磨而挺持著生命,非常關頭就頂得住、擔得上了。

太陽的光能是有限的,儘管現在離太陽的崩潰還很久,但是,它終究有毀滅的一天。修學佛法的吾人,如能觀照佛法的無常(相續)無盡(創發),從相續創發中積極地植福修慧,建立而發揮自己,久而久之,身心內外體悟與蘊涵的,就有偌大的清淨光能了。有了清淨光能作前導、做背景、為中堅,依此而學佛陀的大悲與淨智,做人就做得清醒靈誠,待人就待得淳厚懇切,作事就作得光正無私。能這樣,隨時隨地就都能流露出無盡溫暖和無量熱惠,佛弟子所擴散的光熱,就這麼樣勝過了太陽。

世苦族域起,普濟泯偏優,
擴德須瞻空,容通成相勉。

現在,我們再看看世界上這麼多人,為什麼發大悲普濟心的那麼少?這不外乎兩個原因:一、種族歧視:通常說,過去的西方人認為白種人最為優秀卓越,其他膚色的人種都比不上他們。其實,古代的社會,無論東、西方都有種族問題,因種族或膚色不同,而引起優越與賤劣的分別,社會的階級畫分多半由此產生,造成人類許多痛苦、怨恨、鬥爭或仇殺。近代人提倡種族、膚色平等,主張各色人種相容相處(還有些國家鬧種族問題),乃至主張「人種整合」——如美國,這是非常進步的觀念。二、地域執著:將東方、西方畫清界限,管制、監視得非常嚴厲;甚至在同一個國家裡也分別你是那一省,我是那一省的人;縮小範圍說,住在同一個城市,也分別成你是那一區,我是那一區的人。這種褊狹而強烈的地域觀念,硬把彼此的疆界畫得一清二楚,不准越過「雷池一步」,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對峙,也構成國與國之間的相互窺伺、擄奪與戰爭。人際與國際間的許多禍害與苦難,都是這麼引起而又繼續製造而擴展不已的。

因而大乘中的佛國淨土中的眾生膚色——「同一金色」,凡是生到佛國中的眾生,個個相貌都是金色。這,極顯明地啟示著:化除人為或氣候所造成的種色與地域的分別。當然,人與人在各種因緣不同的境況下,文化與文化相互比較,也有高低差別,譬如某些民族受到地域限制,教育多不發達,造成較差的民族氣質和表徵,因此受到知識較高的民族的欺侮、控制和剝削。但是,如果我們能以長久的時間、仁慈的態度,耐心地給予良好而適當的教育,以平等心來施設,推展整個教育計畫,那麼,每一個落後民族就都能逐漸提昇氣質,提高品德和技能。這好比普通種子,現在結出的果實相當差,如果我們能耐心、細心、盡心地去改良、觀察、培養它,時間久了,它就能結出良好的果實來。因此,要想普渡苦惱眾生,我們就先要著力斥治優越感,與眾生接近而體察其根性方便施教。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擴展自己的道德心,更要培植深厚的福慧因緣,務要時時牢記著「因必感恩」,肯定著自己能有今天,都憑一切人給我助力所造成,我應該永遠感報大恩。因地中的心這麼真誠深刻了,果地中的福報就不敢隨便享受,便時常驚愧著:這是憑眾人之因所感得的,絕不應獨佔而戀迷,「果能迴向」的決心便毫無折扣了。肯得如此的無貪無私,才真能迴向一切眾生及無上菩提。

一般人的心量狹小,看到、想到的只是自己和與自己關係最密切的人,除此以外,儘管大家做朋友或是社交往來,都是世俗客套地應酬,時過境遷就算了,可說漠不關心。學大乘佛法的人,首先要有虛空般的心量,才能成就廣大無量的功德。虛空的特徵是:能容、能通、能成。虛空用普通話來說就是「天空」,它能容得下一切的飛行物,在其中暢行無阻。約人對人來說,如果我們能擴大自己的心理空間,不僅能容得家裡的人,也能容得許多人,更能容得一切人。學佛心量一開闊了,人家給自己的侮辱,就能容忍化融得毫不計較。這種忍化的心量非常好,進一步能與侮辱我的人做朋友就更好了。如果表面忍辱而心裡卻存輕蔑感——覺得根本不值得跟那種人一般見識,這就不夠開朗寬厚了。佛說:「真能容人的人,一定要尊敬那些侮惱我的人。」從因果律來說,我們也許在過去或現在世中,曾經有意或無言的辱惱了他,如今才招到受辱的惡報,應以大慚愧心責備自己:「這都是我的罪過啊!」能如此以「自責」化解「怨人」之念,才能從容人中而日益增上道德。

一般人互相往來,聚會時敘敘寒暄,並不能真正地聲氣相通,更談不到心境溝通。人與人相處如果不能心境相通,不要說與外人不能合作,就是對家人也不能和睦相處,這樣下去就會太孤立了!人最急需的一種活動——通,對知識明辨而勝解得沒疑困的人,其活動力都能強能正,強而正的活動力持續而擴大了,身心對治得精嚴真切,理智的思惟、思路活絡而開廓了,佛就學得夠明,人就做得能通;真能與人聲氣、心境都相通的人:內則不為自我所困,外則能為他人解困。人類中最可貴的一種人就是:內不為自我所困,外能為他人解困。學佛法上了路的人,才具有解除這二困的身手呢!動靜中時常操心觀空、致心印空、發心驗心而行空;空,行得日暢日健而日廣,廣得化融掉人的嘴臉和心機,從一般人的叢叢煩惱中領悟而施展出無盡的智慧妙用,才真能與一切人相通無礙,也才稱得上夠力的「人通」。

能涵容人的人,才能與人相通,能與人相通的人才能成就一切智德和悲願,這是一貫性的。有力量學大乘法的人,一發心就把自己所有的「財」與「法」儘量施給需要的人,真道德是這麼開始的。一般人都認為:這個東西根本是我的,不是你的,我願意給你就給你,不願意給你就不給你。從世間相對的觀念來說,這也許是對的;從佛法「無我無我所」的真義看,這是徹底的錯誤。因為從我們的身心,乃至與身心相對的一切人事萬物,都是由種種因緣和合而成的。因緣就是種種的關係和條件,例如我們的生命由父母所生,父母的生命是由祖父母等而來的,如果把這種家族繁衍的層面和展佈的關係詳加研究,就知道我們的祖宗和父母等等能夠好好地繼續繁衍到現在,乃是由於國家或社會上許多族群的助力所使然。由此可知:人必須靠許多人的力量才活得夠好,我們既然受了許多人的恩力相助,就應該努力上進,與一切人建立更良好的關係,讓我們下一代過得更好。人類真正能活得夠好,並不是光靠自己的能力就能活得好;何況,我們的能力並不是天生的,乃是靠無數因緣造成的。我們具有今天這樣的能力、環境、學識或技術,這或多或少是從佛法智慧的啟示而來,精勤學習佛法的空慧,便能了解身心及事理的真義,將身心與事理配應得不脫節,就會生活得心安理得,獲得做人的真正價值與意義。人做得從因緣中體解空義,從空義中創造、發揮種種善淨因緣,則能以大恭敬心盡己所有所能回饋苦惱眾生,這麼種心量與膽識擴充得無私無畏,念頭上就會時時體認著像虛空般的能容、能通、能成的意境。

我們要想真正地活在這樣的意境中,就得時常鼓拂著「智慧之風」,把心頭意底所有的怨結一股腦兒都吹散掉,涵豁出坦蕩無礙的清淨心與一切人相通;從相通中以菩薩的大悲心和大無畏精神去幫助一切苦難人。

講到這兒,我用四句話來供養大家:

不忍一灘血,感動一切人;常憶血淚苦,悲心如潮湧。

二十多年前,證嚴法師出家後,有一次她在醫院裡見到一位懷胎的女病人去求醫,由於沒有保證金,醫院不肯診治,眼睜睜見到那位女性在地上流了一灘血。證嚴法師當下就發了大願誓——慈心普濟一切苦人,由於她的悲願深厚廣大,不僅濟助著臺灣的許多貧病苦人,就連中國大陸及整個世界都受到「慈濟功德會」的益處。證嚴法師起初發心,只是見到那位懷胎婦人流在地上的一灘血,她就發大願普濟苦難眾生,竟然感動了無數的人跟著她一同發心去濟助苦難眾生,真是了不起!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人,應該時常想到這個世界上觸處生活在血淚交加中的人實在太多,我們應該當下學習證嚴法師那樣的發心,發得就同海潮般的湧現澎湃,誓願救度一切苦惱眾生,永恆地發揮著「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娑婆世界)取泥洹」的大心、恆心、健心與雄心,必須以此自勉自責(成),我們的心才能像太陽一樣的光燦,像虛空一樣的廣大;進而從智慧之日與風中,永恆地於長時大空中照拂著淪墮於險黑與怨害中的一切眾生。

講於美國新澤西州慈濟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