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炬創刊迄今,整整二十個年頭,這是周宣德老居士未退休前就苦心創辦的一本佛教雜誌。起初,怹和怹夫人-安素優婆夷,從艱勤中奮勵撑持、熬耐與奔波,發揮退不休老益壯的精神,從風雨血汗中感動了許多人,尊紮深厚基礎,啟迪性與感召力竟出乎意料;我也是受感召者之一,所以很誠懇、樂意的寫這篇短文。

創辦佛教雜誌的唯一宗旨:闡發智見,倡踐悲行。從智見上點導世間邪見,人類的思慮與識知,才會澄清靈逸得透脫濁陋;從悲行上涵化世間暴行,人類的活動與表現,才會溫良誠厚得消除酷害。大乘佛法特重悲智兼運:悲是救苦的現實力,智是脫苦的決定力;悲是最真切的德行,智是最淨善的(三)業行,以無我智淨化我見,激願振心,悲行才會日見真切。憑著智見的諦審,擇抉與導向,悲行上的情感、情操,才會超脫我見,不落俗情。這本雜誌當初命名為「慧炬」,宣德長者一定見及於此吧!

修學佛法,對「見」與「行」著眼著力的人,心頭上想的與存的,身口上做的與說的,總是先透過智慧察照,才從慈悲上表現出來的。心頭的智光照灼的熾盛明淨,願頭的悲潮才掀騰得高漲旺續,活在種精神中的身心,永遠便不感到沉悶、枯寂、困倦或沮喪了;因為情私襲不上心頭,公願豁得開氣象啊。

倡踐佛法,從悲智上盡力久了,智見上讓人看清楚只為法、不虧佛,便轉得透人們情識,常騐而常用三學,不再從三學中昩略過去;悲行上讓人看清楚只為人、不為己,便吸得住人們心眼,直注而直念三寶,不再從三寶中滑脫開去。智見上的淨用分明得從明入明,這是自覺覺他的起點;踏穩著這個起點,則能突破糊塗的死來活去,一逕邁入無滯的大活路,振發無限的大活心,鍛鍊無盡的大活力,做個徹頭徹尾的大活人。悲行上的大用充實得從悲生悲,這是自利利他的開端;把定著這個開端,則能汰絕懦軟的乞憐求助,一直鼓激無畏的大進性,趁趕無間的大進步,創闢無極的大進境,做個透天透地的大進者。到得這時,眼底裡的一柄劍-智劍,絕情地刺透自私,不再作個明昩不清的人,人間才有真智者,智光煥發得灼破黑暗;心頭上的一片潮-悲潮,振命地喝破自畏,不再做個勇怯相間的人,人間才有大悲者,悲潮迸發得涵化苦惱。

修學與倡踐佛法,都須直從大處-無我,看得分明、平正、叡決而通徹,智見才開始有分;直從難處-為人,做得堅韌、柔和、恭敬而喜樂,悲行才開始有分:說智談悲,必須逼著自己向大處看,向難處做,看得盡是一片開通,做得盡是一切奉獻,我們才能直從悲智中勘破心物而為人,不著苦樂而學佛(菩薩)。進而從另一大處-三寶-察騐自心,察騐得決不混雜,身心手腳則一起安頓得不草率、不滑浮、不欺飾,這樣的日久功深,智積福足,始能以中和克制偏激,以平寂體傚大雄。一直從深處-眾生-肯認他人(佛性),肯認得決不忽慢,意願胸襟則一起昂豁得不萎靡、不促狹、不玩混,這樣的心堅氣旺,悲奮命健,始能以猛毅對治怯劣,以渾廓絕盡淺薄。智上持得著悲,悲上照得了智,智決性用得直截了當,念頭上便沒有掛掛絡絡的情見,絕大情操是這麼建立起來的;悲徹性騐得深厚充足,苦頭上便沒有怨怨憤憤的神態,絕大情感是這麼擴充開去的。因此,智觀空徹了的人,沒有一個不胆大如天,以無我無畏故。悲行健實了的人,沒有一個不心平如地,以無擇無絕故。

凡俗性人類的二大缺點:狂與瞋,對治這種缺點的唯一要訣:以空慧歇狂,歇狂者,始能和能敬而能(奉)事(人);以堅忍化瞋,始能靜平而能行(悲);能事人而不遠人,能行悲而不住悲,始能從空慧大悲中不著我樂而常念人苦,切救人苦,絕不因我愛而厭苦避苦,經常走在人前面當苦,跟在人後面代苦,活在人中間而察苦。能這樣,我們才體會到:智心從何處培養?治我治得絕不恕,絕我絕得絕對狠。悲心從何處培養?見人見得絕不厭,為人為得絕對喜。也就這樣,智見才察得眼淨腦豁,氣平志昂,絕盡一股腦兒膩滯粘搭的氣貌;悲行才捨得手直囊空,心安神暢,沒有一星點兒嗇縮慳鄙的氣息。

對世法受得憎不惱,愛不著,淨智見全憑這麼考練出來的,對佛法用得苦不懼、樂不戀,真悲行全憑這麼昂振起來的。談受用、講作用,從這樣的僧愛苦樂中緊下工力,痛加鞭策,世諦中才挺立得不昏不隨,有守有為;真諦中才圓照得不沉不了,夠力夠德。念力這麼貫注心頭,智德上的真實,才立刻騐得誠切整遍,轉得了人的心,發得透人的根;悲願上的方便,才隨時用得靈明渾篤,吸得住人的心,造得了人的根。這樣,兩種人就顯得非常急需:淨智洞照得絕我融情,真悲徹發得為人忘我。

智心騐得澄清朗豁,許多人才悟得了佛法;悲心用得殷勤懇到,許多人才忘不了佛法,這,全從捨欲捨惡、流血流汗中修練成的。佛為大悲之源,必須常念佛、真學佛,始能真發悲心,恒持而遍擴悲行,伏瞋制忿而利人安己。法為大智之根,必須勤學法、善擇法,始能深用智心,淨察而常現智行,轉痴呵邪而導人汰我。僧為大和之因,必須廣敬僧、久親僧,始能誠顯和德,數培而續增和氣,誡貪斥慳而活人絕私。

慧炬創刊二十週年了,宣德長者與安素夫人都是八十已出頭的人了,仍然盡其全力協助接辦者,怹倆心頭的智炬與願頭的悲潮是多麼燦淨與掀震!我們怎能袖手旁觀,不盡力煽熾和推擴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