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尊個人的生命歷程看,約可分作三期,(青)壯年時代是他的開創期,這時,因年青而聲望尚未太高,可說信毀參半。中年時代是他的(弘化)成就期,這時,中印度的國王都歸信了,外道們也多數順服了(有的是偽裝),正如日麗中天,普照萬象。晚年時代是他的困難期,這時,約內說,調達起了異心,恣意逆行。約外說,中印諸國的政局太惡劣了,亂臣賊子盡情篡竊、攻殺,在教難與國難的交逼中,世尊的處境夠壞了。

世尊晚年的期限,概括說,是從六十歲到八十歲,現在僅約七十歲到八十歲說。據古代印度佛教史看,阿闍世王當世尊七十二歲時即位,在這之前調達就阻止他供養世尊了。這樣上溯,可能當世尊近七十歲時調達就開始反動。他的心非常雄,作新佛的念頭早就有了,不過,當時摩竭陀的瓶沙王極力護法,信佛心切,他多少有點顧忌。阿闍世的性格很有點像他,他對阿闍世的心理也摸熟了。神通,是他接近阿闍世的媒介,阿闍世被他的神通迷得團團轉,大臣們和他接交的也不少,有了這些靠山,膽氣就更壯了。他第一個惡作劇——「破僧」,在巧詐的誘惑下,一下子就騙走了五百青年僧,舍利弗、目犍連在智、通雙運下纔救回了他們。他本來最愛利養,但為了徹底反佛破僧忽然搞起苦行來(世尊呵斥「無義苦行」,他偏要故意相反)。

當時摩竭陀、瞻波二國的苦行風氣最盛,許多人的生活與信仰都趣向于這(釋沙門團中也帶點此種傾向),他利用這風氣、心理,想招徠苦行比丘及結合外道勢力,造成內叛外攻的極重壓力,硬行逼垮了世尊。打死蓮花色羅漢尼,嗾使阿闍世王用醉象殺佛,更用大石塊擊破了佛的足,這些,都是他作的最大罪孽。直到病得苦透了時,指甲中還帶著毒想害佛哩,業火從嗔心中爆發了,立刻就墮了地獄!忍默中的世尊睹此慘狀,辛酸與悲愍交織成片!

瓶沙王是當時中印諸國王中最賢善的一位國王,受了世尊的薰陶、提引、感召,性格又顯得更好了。他對世尊理想中的輪王政治最有認識,也最想推行,雖然他的福德不能使他在現生中成為輪王,但他的施政原則總以這為基準,因此他反對侵略,修明內政,重視民生,把摩竭陀造成民豐物阜的一等強國。文化、思想、宗教等方面,他也主張儘量相容並行,王舍城成了「雜論」(各種思想)自由發揮的所在。摩竭陀帝國的基礎全由他奠立的。到了晚年,權力欲非常淡,而調達挑激阿闍世篡奪的陰謀極緊迫,就這樣悄然地退了位。在幽繫中竟被弒了!正在摩竭陀的世尊太難受了!

侵略、擴張、君臨天下,是阿闍世王的基本國策。其太子鄔陀夷是這一國策的促成者。瓶沙王最反對這樣做,但充實的國力,豐盈的國庫,在在引起了阿闍世向外擴張的野心。他們父子(或祖孫)間的性格不同,政見不同,信仰不同(阿闍世起初不信佛),遂釀成了瓶沙王後來被弒的慘劇。調達看準了他們父子間有許多矛盾,這纔乘機桃撥離間,想從中實現自己的野心——作新佛。阿闍世因討厭父王也就討厭世尊了,於是摩竭陀的佛教就在毫無掩護下遭到摧殘。再說,婆羅門也不滿意世尊,當他中年情勢正順(世尊絕不利用這)而聲譽正高時,他們只好馴服,到了晚年雖聲譽更高而情勢變了,他們在政洽上又抬頭了。這時,他們看到調達與阿闍世並力傾陷世尊,當然會或明或暗底儘量挑火、打氣,想乘機助僧破僧,藉王毀法。在惡僧、暴君、婆羅門的聯合攻勢下,世尊的處境真夠險哩!

阿闍世王忽然回心了!在極度惶怖、痛悔與虔誠中歸依了世尊,摩竭陀的佛法又興起來。這是世尊晚年的一大轉機。

波斯匿王早年不信佛,在末利夫人與世尊的勸勉、開導下,信心纔濃烈了。他對佛法認識深了,對外道的理論便感到淺薄、虛誑,曾經想斷絕他們的供養而專供養三寶,卻被世尊勸止了。他晚年行為究竟如何,經、律記載不同,難以遽下定論,但僅就政情說,憍慢的婆羅門大臣已由疏遠他而變為惡生(他的太子)的爪牙了。當惡生開始謀篡時,長行大臣堅決反對,這是最大的阻力。迨謀篡快成熟了,長行知道拗不過了,便拋開了他向惡生投靠,篡位就立刻實現了。這時,年邁的波斯匿王在城外一接到這噩耗,驚遽中奔向摩竭陀去了,疲憊、飢渴、憂惱一齊煎迫著他,等阿闍世王備著莊嚴的儀仗出城歡迎時,他已死在路邊了!澄寂的世尊又感到難受了!

惡生是勝鬘夫人的兒子,她原先是迦毘羅衛國大名長者的婢女,有一天,波斯匿王往大名花園中閒逛,被她的殷勤體護感動了,就聘她作了夫人。惡生快成人了,到迦毘羅衛去學武藝,他狂傲地爬上了釋種鋪好了請世尊坐的高座上,釋種見了,大光其火,罵他是「婢子」,一起奔上去將他拋了下來,狠狠地訓了他一頓。他氣極了,指著苦母婆羅門說:你牢記著,要時常提醒我,將來定要報復的!波斯匿王在位時他這口氣是洩不了的。這時,迦毘羅衛似乎早已是舍衛國的屬國了,但因其人種強,武藝高,並不怎樣表示臣服,所以兩國的往來若斷若續。世尊常在舍衛國,波斯匿王也歸依了,因而兩國纔能相安無事。惡生王一即了位,便立刻興兵進攻了,經過世尊懇婉地開示纔按住了。惡生王的怨念在苦母婆羅門最惡毒的挑激下再也難忍了,終於決定二次出兵,釋尊知道釋種的往業成熟了,無法避免了,悲愍與愴惻充滿著他的心!迦毘羅衛徹底被毀掉了,釋種除了逃出的之外,全都被殺光了,八十高齡的世尊,面對著這麼淒清、荒涼的祖國,其沉痛更難以言喻了!

憍慢,是釋種被毀滅的近因,但是,這要注意一個問題,世尊出世前不久,婆羅門與剎帝利已形成了對立狀態,雖然在學術上婆羅門似仍佔優勢,但剎帝利卻在開明的政治思想中掌了政權,這是逼著婆羅門衰落的一大壓力。迦毘羅衛的釋種對剎帝利開明的政治思想提倡最力,因此反婆羅門的意識也最強,而世尊本人是以最慈和的態度,提倡開明而平等的政治——轉輪聖王政治。當時的釋種在這一啟示下也獲得了新的政治希望,輪王出而治世,不過他們提倡得太激烈而舉動也太驕了,婆羅門老早就恨透了。

惡生王信了苦母婆羅門的話毀滅了迦毘羅衛及釋種,這在惡生王僅是為了報怨,而苦母婆羅門卻更懷著消滅剎帝利階級及消滅其理想中的輪王政治的毒心哩(因其反戰爭,反階級)!這裏,順帶說明一點,從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看,世尊早年在摩竭陀時,六師外道就將這劃為他的化區,舍衛國劃為自己的化區,打算與世尊對抗。不久,波斯匿王、給孤獨、鹿子母都信了佛,這怎能如願呢?其惱、恨太深了!我認為,惡生王一登了位,他們決定想乘機攆走世尊,這,雖無確證,是可推想而知的。

惡生王毀了迦毘羅衛後,幾天內就橫死了,舍衛國也跟著被阿闍世王滅了。世尊同到摩竭陀住,恰巧,大目犍連被外道毆傷了,他向世尊告辭入滅,而舍利弗卻提前去了,又湧起了「空虛」之歎!加之,阿闍世王積極地向外擴張,烽火與混亂遍于中印,與毘舍離的爭霸戰快爆發了。慈誠的勸導對阿闍世王全失效了!這時,世尊最渴念的是輪王政治之實現,直到入滅前還關心這問題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