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佛教會大覺寺成立二十周年紀念
佛法所說的修學本義:不走自我路子,直趣佛法新境界─佛種緣起。聲聞行者認定、諦察、體踐、悟入這本義,則能了生死,證湼槃;菩薩行者深念、遍照、堅持、闡發這本義,則能行生死,趣菩提。一切佛法的根源、質素,一切行者的清淨、充實,無一不這麼徹見而篤踐。
從聲聞與菩薩行者的展轉影響,相互感發,性復啟迪處著眼,這樣的修學、悟覺與提進,早已樹立法門中一貫的完整形象。襯托、策導而練磨於這一形象內底的:能盡能荷與不怯不倦。
勘得破、捨得絕自圖自私,稱為盡。念頭上的利欲、物欲,眼面前的人欲、權欲,在家者調節得善而當,出家者對治得猛而決,把身心的戀着、纒掛、顧慮,減低而看淡到極限,念頭上的盡則開始出現。盡─不容許自家掩藏、封滯,不忽視自心而退屈,或乞憐,對應學應知的,學得深知得徹,對應行應證的,行得正(與法印)證得明,運得、盡得一片精誠心,不享福而植福無盡,不捨智而以智自調,人乘的德本與佛乘的悲願,一切莫不奠基於此。
從這理力下得足,心豁得開,學「空」不說空泛話,學「有」不做瞹眛事;空得澄照,有得廓落;站在人面前不負人、誑人,觀有不着;立在佛座前能瞻佛、效佛,行空不匱。這樣的盡心盡誠,突破瑣陋賤鄙,則能永恆地探得出大頭面。我們中國文化中的「盡」字,給中國文化、人心的充實與鼓振,期影響特別深而久、廣而遍。約佛法說,「盡」與「滅」相通,更有高一層意義:破除自家的欲私與惡習,稱為「滅」。真地能這樣,才永絕「內顧之憂」,盡得當下的心,不縱心、喪心、死心,做個於長時大空中「心健無能壞」的充分人。
學菩薩行最可貴的一種品質:醇厚潔白。當下空得,當前捨得,潔白與醇厚才體現、兌現出來。從這樣的體現中增進不已,念頭上觸到的盡是無限的苦難畫面,血肉鏡頭,心底痛得也慟得神魂不安,寢饋縈迴,苦逼著自家盡其所有、所能奉獻出來。真能盡的人,起初,都透過這番絕情苦逼的。人未安時我不安,人已安時我念苦,是這種絕情的策力。
真德行不是別的,盡其所有,不佔一切,不戀一己。人類的苦因之一:盡不得自己,歷來的鬥爭、佔奪、狂殺與猛砍,都從這盡不得、捨不出、救不徹中覬覦、算釀而暴發出來。窖藏或儲存黃金珍寶,其實是自造福因,自增貪憂,怎也安不了、樂不透。惟有從德性德業中練磨着澹樸熱摯,渾憨懇誠,覺性猛、捨性決,眼底亮豁,手頭淨脫,真安樂全這麼來的。
有了這樣的器識,對自己才「不會化錢」,對他(她)人才肯得用錢。最真的迎人笑臉,最(愧)切的對佛哭臉,念頭上才忘不了。覺性之光與決性之胆,就這麼照亮了自己,涵豁著他人。具有這樣的覺性與決性,捨己為人的天職觀、使命感,則直從心底迸湧而疾呼。人性的提高、增進、串習、薰發菩薩性,體肯佛陀性,其精神、其意勢、其運作與存卷,一切都憑此觀感而來。透過了這,精神上提得不低盪,意欲下堵得不滑墮,胳臂與腰骨便聳得起撐得住。
苦難者最急需的一種慰助:面前的真,心底的熱。倡踐菩薩行最必須的,就是這麼種真與熱。說的直請三寶作證,做的直從三(解脫)門着眼,真得不折扣,熱得不冷卻,衝風冒雨不在乎,捨物施法不計慮,才乾得了許多人的眼淚,活得了許多骨肉,暢展眉頭,歸命佛法。發心為人際植純性佛種,悟淨性佛智,修圓性佛德,練健性的佛力者,總是這樣栽培自己,陶育他人。
智不受惑,悲能捨畏,坦蕩豪爽得一貫無間,一心無極,荷壓肩頭的重擔管它多麼重,則怎也不叫苦、不怕難、不避險,積極地掀動著淨「佛子」、真「英雄」的聲氣。面對無限創痛、憂患的局勢、國際與教界,我們才會把佛法看作自己的,一肩擔上啊!
從佛法中薰習、勘驗久了,精神、品質與行願,具必然會循次升等。修學最重要的一着─改善自己,把佛法引入到念頭、意底與心中,生活中用得,生命中見到,生死中當得,若僧若俗就必得從戒、善中把人格淨化得升等。憑着戒、善威德、念力的淬礪、抖擻、貫續而遍透三業,就有大勢心支持着自己,真血性沸騰於性習。就這樣,生不掛戀,死不害怕,骨底的力與眼底的光,汰盡了劣弱與暗澹,意念與作略體覺到、表現出的,就都鮮活生動起來了。真超脫的人格與大發達的人性,無一不從這關鍵上考練出來。
最易於令人錮蔽僵化的:「染見」與「業愛」,見重者常流於邪僻,愛重者每墮於軟暖,前者障慧掩智,後者損悲毀願;障慧則不能悟入平寂、止息,損悲則不能挺拔興發、奮迅,常為魔外作弄、劫挾、騰折得團團轉。這,究其主因:自家的「取識」與「痴戀」所嗾使。學菩薩行,特重於內明內淨,以智明治妄識,以悲淨斷染(在家者先斷邪)愛,識上的個己立不著腳,愛上的情相毀不了願,則能絕盡怯懦、驚縮、牽掛、盤迴的氣息,成為真形象─情困不倒,大法器─理眛不着的沒量人。
身心猛利得與(正)法相應,以法提心而導身,學得足、持得正、憶得實、用得準。精吸而深涵於法海中,法樂、法喜滋潤遍洽,法境、法力體觸靈通,法上的假與願頭的真,則觀得熟也行得切。以故,「身空血沸堪當難,管急歌揚痛哭時」的赤忱至情,便怎也容不着怯怯依依。
胆概上的怯性汰盡了,神光淨熾得如日照空,志性牢強得效(諸)佛(菩薩)化(三)有,一切時處則振頓得不再泄氣灰心。人類的向上氣力,作善典範,就憑著這提上去、樹起來。內自興發,不藉他慰而實踐實當、不倦不濫的(僧俗中)承續佛種者,第一步與第一念,總是這麼邁開、貫注得不退、不失,一路踏實,一氣到頭。這等人待自己、為人類的,佛法戒尺給自己敲得耳根響、骨頭痛,呵絕「懷安」意圖,憂患警鐘為世間打得手臂振、腦門驚,三斷「營私」俗想,心還感到累倦嗎?
意識的清醒劑─智,意願的(大)強(忍)化力─悲,清醒得意境朗豁、恬泰,強化得意量渾融、穆雍,對事理身心的勝解又提高了。本相上忘了得失、窮辱,理性上了達逆順、安危(一如),察護得曠而默、提激得雄而韌,只感到欠的太多,償的太少。時愈久而心愈真,愧巔得推不開,遺憾得遣不掉,善欲、弘誓與捨(不戀身)心,則與菩提心、願、行相應得不急不脫,直勉直奮。
這裡,我要說明一點:學菩薩行應該體踐諸佛因地的通願,也應該建立自家本(觸境與)願,這二願運持得相應相融,才真地會感應道交;才不把佛法看作太單純;太強調了單純,有形無形中會造成滅法之罪!佛法的特色之一:尊重一切有情,我們是有情中的人,我們應該肯定、操練、發揮著人類獨具的三特勝:1.憶念勝,2.梵行勝,3.勤勇勝,我們才能憑菩提心呵絕懈倦,承接諸佛法身慧命。
面對苦難、恐怖、憂悲與血淚交織的現代,身居海外學佛的吾人,必須調節人欲、物欲縱侈,懸念向注察故國的佛法與文化;從能盡能荷與不怯不倦中,對淨妙佛法與優良文化,以汗血闡發而倡踐得現身現心,徹神徹腦。我們要想真地這麼做到,請牢記著;清晨一覺醒的第一念:我是已發菩提心者,已行菩薩道者,決不欺誑十方三寶,辜負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