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十月三十日於慧炬印光祖師紀念堂

劉理事長、趙老教授、諸上善人:

今天的講題:「智心慈淳遊空有」,茲分四段說明:

一、佛智三無永燦新 遍照古今象興衰 興如火熾衰如炙 幻象困人太可憐

佛智三無永燦新

「佛」,大家都懂得:「佛的智慧」,能照破一切黑暗,導出一切苦惱眾生。佛陀的智慧,不容易用語言說得圓滿、週到,所以只能用「無量無邊無窮盡」來形容。

佛的智慧是沒有限量的,因為他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與真理打成一片,像這種佛的境界,是沒有限量的。相對地說,我們一般人都喜歡批評人家,把別人看低、看矮。而佛在因地,總是尊重一切人,從不把別人矮化。他知道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他的心量大到沒有人可以觀測得透。

「無邊」。邊就是邊際,就是偏到某一邊。如果偏重於哪一邊,對於一切境界中的真理,就不能了知得具體徹底。由於佛沒有偏於哪一邊,所以對於整個境界的真理,完全看得清楚,說得分明週到。

「無窮盡」。佛在因地,普遍親近無量諸佛,因此無量諸佛的功德和智慧寶藏,他都能接受,變為自己的。換句話說,他永遠不會窮盡。

「永燦新」。永遠的燦爛與清新。佛法傳到中國,由於中國文化的本位與中國文化的內容相當高,那些高級知識分子了解佛法之後,將佛法融入中國所有的文化中,與固有儒家、道家或者其他學派相比,認為佛法真是超過一切思想,因此大家才死心塌地信守奉行,要不然佛法就不會傳到現在。

遍照古今象興衰

佛法之所以永遠燦新,是由於智慧光明的遍照。從遠古時代到現在,從現在乃至無窮盡的未來,所有一切的現象,佛法都詮釋得極其清楚、正確。「象」,內容包括很多很多,我們身心固然是一種現象,身心相對的一切也是現象。從佛的智慧觀察,不論是過去的人類,現在的新人類,未來的人類和一切,都是在興而又衰、衰而又興中循環不已。

興如火熾衰如炙

從古今現象上說,每一個王朝興盛時,新的氣勢像火一樣的熾烈旺盛;等到衰腐的時候,那些皇子皇孫,風捲殘雲,苦惱得就同被大火焚燒一樣。

幻象困人太可憐

說到種種事象,一般人都把它看得千真萬實,「象」成為大家共同追逐或執取的一個焦點。從佛法說,這些都是種種因緣幻化所成,一般人不知道,一個個被「象」困住了,困得真是死去活來,太可憐、太可憐了!

「不識緣現蟻爭羶」。許多人認為自己聰明,或者是氣魄大,這是因為他不了解,從自己的生命到一切的境界都是因緣所現,也就是客觀上種種的條件、關係總合而成的。這就是說,自己的生命和一切人的生命,從佛法上來說,根本就沒一個真實的字體,可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就像螞蟻看到地上的一塊肉,或者其他的食品掉到地上,一起擁上去爭,因此黑的、黃的、紅的螞蟻,為了爭一口食,大家鬥爭奪得死纏惡鬥,廝殺得屍體遍地。

二、大雄大慈瞻釋尊 曠劫娑婆效難行 心厚於地願彌空 形踐念察貫寢饋

大雄大慈瞻釋尊

佛是大雄,「雄」的意義,就是「力能破我德護眾」。佛陀的大智慧力,徹底地破除了自我的執著、貪愛、邪見。因為貪愛和邪見,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第一,把自己的見解看成了不起,基於此,世間人互相起瞋恨心,起鬥爭心。佛有大力能破自我貪戀,更能破除種種邪見。

「德護眾」。有「我」佔據心頭,就不會顧及別人。佛因此徹底破除自我的煩惱總根,起心動念不從自我出發,所見到的、所施為的,都是為眾生著想,這樣他才能以最純粹、最普遍的德性護念大眾。這種「德」是從什麼地方培養、發揮、充實的呢?是從「無得」的觀念來的。一般人總想「得」,貪求心強烈得很,「得」得太多了,就被許多東西困在裡面,怎也透脫不出來。

佛、菩薩在因地,一般的知行知道自己從許久以來,也同一般人一樣。由於覺悟了佛法,徹底地改變,認為自己負人的太多了,現在要盡可能的去為別人著想,為別人效勞盡力,所有的事情,都無代價的奉獻。換句話說,為眾生服務,就是為己贖罪,怎能要求代價?當然一個人要生活,沒有資生酬勞,怎麼能生活呢?這祇是說,要盡量地克制,盡量地為人。學了佛法,生活過得去了,還盡量為自己藏珍寶,享安樂,癡昧得不理解「無得」的深理。因此,成佛的德行,永遠沒有機會實現。不管你現在貪得多少,將來一絲一毫也帶不走,貪就這樣形成了身心的煩惱業力,生生世世在煩惱中流轉不已。菩薩在因地,看破這一點,「發心發德」普為眾生,所以才能永恆地護念大眾。

曠劫娑婆效難行

菩薩從久遠久遠以來,在經歷長時間的曠劫當中,都發心在娑婆世界修學佛法。

「俗凡忍惡菩薩忍勞」。關於「娑婆」,佛經上有兩種解釋:1.一般的世俗凡夫,不論在家出家,都不了解佛法,所以,作惡多端,任性妄為。因此,念佛人要離開娑婆,往生極樂。2.對菩薩來說,他發心就是要學佛,要為人、為一切眾生奔走,在長期奔走過程中,種種的勞苦,他都忍得住,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受的勞苦,唯有這樣,才能鍛鍊自己發揮真實的精神。

「效難行」。《阿彌陀經》說:「當知我(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就是說,釋迦牟尼之所以成佛,是他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修行種種有意義的苦行所致。現在我們都是學菩薩行的,也應該效學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救度一切苦惱眾生。

心厚於地願彌空

真正要效學難行,心必須厚得比大地更厚。大地有時候會震動,會坍陷下去。現在菩薩的心比大地更厚,任何震動,都不會驚訝,因此也不會像地一樣的坍陷下去,始終在娑婆世界,修學耐心、空心。

「願彌空」。空就是太虛空,太空、虛空,是沒有底、沒有邊的。菩薩的願力,普遍充滿虛空界。換句話說,沒有一個虛空界,不是菩薩行菩薩道的地方。釋迦牟尼佛發願要在娑婆世界成佛,因為娑婆世界苦得很,他能忍這樣的苦,在娑婆世界修學。為什麼這樣呢?因為菩薩是久久地活在行願當中,所以這種行願的力量就轉換成威勢。內在真正的「威」,是智慧與行願配合的,有了這樣的「威」,才能不受自我威脅。

我們人都是自己威脅自己,因此,許多有意義、應該做的大事,做不出來,這都是為自我障住了。現在,智慧悲願配合起來,成為一種大的威勢,把自我的威脅,徹底地消滅掉,行願才能堅強。就因為這樣,身心才能開展,才能發揮,對於外在,才能真正地表現,自然地流露種種功德和力量。

行踐念察貫寢饋

我們中國儒家講「踐行」,「行」是什麼?就是不論內在的種種存心,外在的種種表態,都包括在身心裡面。也就是說,內內外外都要能實踐人類所應該做的、有意義的事情,不可辜負了自己的身心。

「形」,從佛法來說,就是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如果能真正地發心修學,一方面斂攝六根,不讓六根放逸,一方面鍛鍊六根,把六根鍛鍊得非常堅強、明淨,能這樣,應該學的、應該修的佛法,一定能夠付諸實踐。

「念察」。念就是我們內在心理的作用。我們的心一動,念頭就跟著起來了。要能真正的觀察,就要用智慧觀察,「層層透入邊邊出」。「察」是什麼?是對自己的身心,對外界的人或現象,以智慧一層一層去觀照,一層層透入深處。

大多數人看自己的身心,都是膚面的、都是表層的。深一點,就不了解了,因此也就不能了解自己是什麼?也不能客觀究竟。現在有智慧觀察自己,觀察面對的一切,透過表層,一層一層的無盡深入,深入到沒有底了,同時「邊邊出」。各邊各邊,無盡的邊,多得很,許多人都是著在邊上,因此不能了解真正的、普遍的實理。現在因為層層的透入,不論是哪一邊,都能進出自由,再也不會被哪一邊困住了。

「貫寢饋」。要想到達這樣的境界,一定要不論是睡眠或吃飯的時候,整個的精神和意念,都要貫注在自以所察照的實理上。

三、察踐明的身許三 身輕意澄解罩覆 暇遊足自脫黏眯 觀空晤聖有啟凡

察踐明的身許三

真正的觀察,就是觀法無我,觀心無常。如果無常、無我的道理能究竟明白了,就能真正的實踐。了知無我,就不會對任何情況感到驚慌、威脅。無常觀成熟了,就沒有一般人所貪戀的執著。這樣實踐慣了,所有一切了解了、分明了,所體會的也就不虛妄了。

「身許三」。如上所說,整個身心就能真誠的承諾給三寶,奉獻給三寶。

「起心涉緣三作證」。心一生起,就會了解種種境界,都是因緣所生。人類的六根不同於動物,動物雖也有六根,但牠們都相當暗昧。人類的六根,眼根看東西看得清楚,耳根聽聲音聽得分明,乃至意根能靜慮深觀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一切。因此,人類的六根用正了。

一般人起心,都是妄心生妄緣,但學佛人的起心是不同於一般人的。因為他起的心,是明淨的心,所以順著種種因緣,用明淨的心把因緣看清楚了,把染的緣拋開,把淨的緣把握,也就是發揮、創造清淨的因緣。

「三作證」。三指的是佛、法、僧三寶。我們修學,並不是空空洞洞、模模糊糊的境界。如果能真正地學得清楚,行得堅強,就處處與三寶接觸。所有的一切,不論是明是暗,是大是小,都可以請三寶證明自己。也就是說,自己動的念頭,做的事情,三寶都可以證明,絕不是為了自己想貪圖什麼,完全是為了佛法,為了眾生。假使我們大家都能在起心動念中存有三寶,就可真正地活在光明正道中。

學佛法,請三寶作證,要能有這樣自動自然的觀念和表現,就會有特殊的力量,不再讓自我作主了。我們許多人都是憑自己的妄見作主,因此在某種情況下,顯出自我的氣魄,顯出自我的了不起。表面上看真有力量,氣勢了不得,其實都是在那裡製造罪業。為什麼呢?因為自我了不起嘛!自我在造作。假使有三寶作證,外在的一切或許表現得平平淡淡,但內在的心是印證得確確實實。真正修學佛法,在家出家都是從這個地方開始的。不這樣開始,出家人儘管道場起得大,在家人儘管權威、財力大得很,到了臨命終,都是自己作業自己受罪。因此,以三寶作證重要極了!

身輕意澄解罩覆

做任何事,起任何念,如果都以三寶作證,就能把自己的身體看輕。一般人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因此身體形成了極大的壓力。現在學佛上了路,就把自己的身體看輕了,不再在自己身心上轉來繞去,也就輕鬆了。這個時候,內在的心意才能澄清。

「解罩覆」。我們把自己看得很重,就等於把那個罩子罩覆得很緊,彈展不開,身心非常苦惱難受。我們亟應用力解除這個罩覆啊!

暇遊足目脫黏眯

「感得暇身亟善用」。「暇」,就是閒暇、有時間,是相對於「無暇」說的。掉到地獄裡面,或者落入畜生道、餓鬼道,那有時間去修學、去體會佛法?人感到有暇之身,就時間來說,會有許多閒暇,假使能控制時間,在時間中活得很有智慧,就能時光與智光交融為一,與時俱進。在說人在世間,如果同時能夠懂得空性的意義,就可以把一般人自我的困擾完全解除。所謂空性,就是說,以智慧觀察我們內在外在的一切,都沒有定性,更沒有固體。所以,自己能發大智慧心,與空俱大呀!

感到有暇之身太不容易了!這是多生多世修行來的,現在繼續地、不間斷地善用時間。有的人不善用時間,活得不耐煩,心裡妄想多,說時間要怎樣打發呢?看看電視,打打麻將,這樣一天天過去了,這種人真是浪廢光陰,也是在那裡為自己造罪作業。修學佛法的人,要把那些壞習氣徹底喝斥、斷除才好哩!

人在時間上有大的改變,才能在空間上有大的進步。很多人不肯用心修學,雖也覺得自己現在不理想,想要改變,卻沒有真正的精進精神去改變。「變」是什麼?就是徹底地改造。想徹底地改造,就要不對自我留情。對自我留情,自我就會想:「我不能這樣做,我太辛苦了。」這樣一來,儘管想改造,也不能徹底地改造。真正地改造,是不會自我留情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這樣做,才能把人做好。學佛法,就靠這點志氣;沒有這點志氣,說什麼,都是輕輕飄飄、浮浮蕩蕩的。

有了時間,就要把時間看得比金銀財寶,甚至稀世珍寶、價值連城之璧,都貴重無數倍。為什麼呢?因為,那價值連城之璧,可沒有這樣的力量。說一句最有力的話,也許只有幾個字,就可以把許多人的迷惑都點破。

「暇遊足目脫黏眯」。有暇,好好地利用時光,時光轉成智光,才能自在優遊。不管是腳下的路、眼前的境,都踏得清淨,看得分明,任何東西也黏眯不著。

觀空晤聖有啟凡

佛法說「空」說「有」,釋迦牟尼佛稱為「空王」,了解了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一切,前面說過,是無定性、無固體的。一般人總是認為有一個定性,執著一個固體,就被這定性、固體給困住了,始終解不開。假使現在你細細地觀察,就可以了解,凡是因緣所生的東西,都是種種條件集合而成的。這樣子分析到最後,不可能有一絲一毫的實體,這就是「空」。這樣的「空」,不是一般人說的,什麼都沒有的「空」,後者是大邪見。真正的「空」,一定要同因緣配合起來說,也就是說:「緣起即空」、「空即緣起」。《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經常深深地觀察空性,把自我的種種障礙漸漸地解除,就等於和諸佛聖人晤面。

「有啟凡」。能真正觀空,就能與聖人相處,因此面對客觀的一切有相,一般人執著為我的,就都看破了。佛為「破有法王」,在他看來,什麼東西都不是自己的,因此就不會被「有」所困,就能真正地啟示許多凡夫。

「見高思正如面聖」。真正觀空的境界高得很,見到過去世有一切佛出世,也有大菩薩和大阿羅漢出世,這樣的高明見解,才能從信佛信聖人的觀念中,學得正大。聖仁為什麼叫作聖人?這是因為他的見解完全到達了最高度,他的思想完全進入最正大的境界。如果你現在也漸漸地見解高明,思想正確,也就等於與聖人面對面相見了。學佛法,沒有這樣的體驗,這樣的觀念,不要說是改變自己的氣質,就是有形無形的那一切俗氣都不能控制。

四、深通大化臨馭萬 關頭屹立去勝空 舉世處處難重叢 二同奮荷遊空有

深通大化臨馭萬

我們修學久了,對甚深的佛法,才能通達而大化,也就是將惑業切實地消融了,才能真正地面對眾生和世間,從大的心量中,發揮教化。「臨馭萬」。因此面對眾生,才能好好地教化,把一切有情度化進佛門。

關頭屹立去勝空

「生死窮通莫撼誘」。關頭是什麼?生是關頭,死是關頭。「窮」,一個人時運不濟是窮。顯世間的大貴叫做通。但是真正的通是深通大化,才能面對生死窮通大的關頭。快要死了,有的人驚慌、苦惱不已。現在有了智慧光的照導,就不被嚇著,不被撼動。反過來說,活得最發達的時候,榮光煥耀,也不會為許多的境界所誘。

「屹立去勝空」。在這樣的大關頭能屹立不動,才能一步一步平平穩穩地趣於勝空。「勝」,就是勝義,義是境界的意思,勝義就是殊勝的境界。佛法說,最殊勝的境界莫過於「空」。為什麼呢?因為「空」是光明之源。假使懂得這是佛法最殊勝的,證得法性「空」,就能徹底地具體地生活在大光明中。

舉世處處難重叢

有的人說,明年二千「禧」年,「禧」是什麼?是歡喜、是福氣。我說其實是二千「憂」年啊!為什麼呢?因為到了二千年,可憂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苦難太重了!重得數不盡。因為舉世不論到什麼地方,都是叢叢苦難。

現在許多事情說是進步了,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現在主張人道、人權,從這些地方來看,說起來的確比六十年前進步太多了。但另一方面來說,大家都是人怕人,這個時代的苦惱,就是人怕人。為什麼人怕人?因為大家都在軍備競賽,這個世界一年不知道耗費多少億美金在軍備經費上。為什麼?因為大家都盡量把武器發展得特別精密、特別準確,到了必要的時候,你要來毀滅我,我也報復你,盡是在做「恐怖平衡」。

怕核子攻擊,怕核子戰爭,大家在恐怖當中,為了維持這個平衡,不得不軍備競賽。如果說某種情況稍有差錯,人類的劫難就太重太重了。假使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了不起的人,能說我們大家都不要軍備競賽,訂條約,永遠廢除核子,大家都和平相處,不要勾心鬥角,世界就和平了。但是沒有人肯這樣做啊!為什麼呢?大家怕嘛!假使你在防備或觀察上差了一點,他那邊按下這殺人的按鈕,豈不一敗塗地?所以大家只有拼命嘛。因此,人類永遠都沒有好日子過,大家都是人怕人,爾虞我詐。所以,我們要做一個「人恭敬人」的人,這個原則一定要把定。如果人不恭敬人,人怕人的話,這個世界是永遠都不會有好日子過的!

二同奮荷遊空有

「同」,是同行同願。就是大家共同發心,我要這樣做;發共同的誓願,我一定要這樣實踐。這兩種同,大家要發心要奮起、要荷擔。

「遊空有」。在「空」和「有」當中,能夠優遊自在。「遊空有」的大意是說:如果我們真正能了悟「空」,內心就分明了,身心必能得到大安暢。修「有」是把自己應該做的,做得非常有力量,或者是對某些事情應該幫助的,也非常盡力。如果我們真正修「有」,對外在的一切,都是用平等的心,盡自己的力量做,也盡自己的眼光,把一切人看成同佛一樣,才能普遍地恭敬人,才能普遍地做一個安慰人的人。